全球融资市场概览:债券市场可发挥其“备胎”效应...

... 在部分亚洲、中欧及拉美国家
- 2017: 在亚洲金融危机20周年之际,新兴国家对不同融资渠道的需求日益迫切,而非仅依靠银行融资
- 发行债券愈发成为企业融资的“备胎选项”,但国内或海外市场的效果却因应不同国家面对的经济环境有所不同
新兴国家企业债券融资増势强劲
自21世纪初期,新兴国家的企业债务持续上升,2008年金融危机后升势更大幅加速。总值自2008到2017年间翻了四番,而同时期GDP仅增长25%。新兴亚洲是涉及企业债务最多的地区(2016年占GDP的133%),其中中国占额最大。
银行信贷,尤其是国内银行发放的信贷依然是企业最普遍的融资来源。但新兴国家债券市场的发展步伐正在加速。债券占企業债务的比例从2008年的14%增加至2016年的20%。总体而言,债券发行对企业及私人均有利,它能增加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对小企业贷款的能力,并能鼓励投资。
然而在经济急剧动荡时期,债券市场对企业融资帮助似乎不大
在银行信贷收缩时期,比如2008-2009年和后来2015和2016年在新兴国家发生的危机,债券融资可以为企业争取一些机会。科法斯的经济师根据18个国家的非金融行业在银行信贷紧缩时期债券市场增长状况进行分析,将这些国家分为了3个新兴国家群体。
- 第1个群体:对泰国、印尼、波兰、捷克、匈牙利和阿根廷的企业而言,国内债券市场可满足“备胎”要求。当银行信贷收缩时,债券市场增长不会被遏止;债券发行增速反而加快,债券占国内市场的未偿债务占比较大(在捷克超过60%,在泰国为86%)。
- 第2个群体:在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土耳其,活跃的海外债券市场可补偿国内银行收紧融资信贷。与第一个群体不同,企业普遍先把国际市场发行的债券作为“备胎”,并为此承担相应风险(债券以外汇形式发行时会有汇率风险)。
- 第3个群体:在南非、巴西、马来西亚和俄罗斯,债券并非银行信贷的替代品。在这几个主要新兴国家,原材料价格下跌会造成经济活动的缩减,企业可利用债券借贷维持顺周期活动,然而投资者对债券需求则顺应下降。当经济冲击格外剧烈时,即使在资金流动性相对较高的市场,债券市场对企业融资的帮助不大。
最后,在中国和印度,由于近年未见信贷收缩的情況,所以较难分析债券市场发挥的“备胎”效应。
Download the publication
- BENEFITS of diversifying sources of financing in emerging economies
- INCREASED CORPORATE INDEBTEDNESS since the crisis
- CORPORATE BOND FINANCING: an advantage in times of crisis?
联系
中国大陆
程 驰
电话. +86 21 6171 8100
chloe.cheng@coface.com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翟继志
电话. +852 2585 9188
leo.chak@coface.com
中国台湾
李圭之
电话. +886 2 8182 1015
grazia.li@coface.com